■課程名稱:「多元文化讓社區更美好~多元文化的經驗分享與對話」
■講師簡歷:吳平海講師
嘉義市社區大學紀錄片製作講座、紀錄片獨立製作、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(肄)、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(畢)、台灣客家音像紀錄學會現任理事長、2005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、2005年地方志影展優選獎、2005年女性影展入選
2005年JVC東京錄影作品節優秀獎及觀眾網路票選最佳影片。
■課程理念:
本課程希望邀請到在台灣的不同國籍的人士,來到課堂上與學員們互動,共同觀賞來自他們國家(或語系)的影片(劇情片或紀錄片),透過影片,做為一個對話的窗口,學員們可以提問、分享他們的觀察,來參與的外國朋友也會分享他們在母國和在台灣生活經驗的種種,以提供一種非台灣觀點的台灣經驗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員們將直接接觸到不同的語言、文化與生活經驗。
■課程大綱:
第 1週 2007/10/04 風暴48小時(紀錄片)
與談人:Eddie Camargo/哥倫比亞裔美國籍(南美洲)―中興大學博士班
Eddie分享了片中的主角―查維茲(委內瑞拉總統)背後所處的社會脈絡,是一個傳統上階級分明的社會,80%的貧窮人口,對上20%的中產階級。從他小時候對於委內瑞拉的經驗來檢視當今的環境,他認為三十年來這些類型的國家,從以前的富裕狀態,到現在的貧窮落後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資源被少數人掌握,又加上教育不普及,導致多年來的停滯不前。而台灣能夠締造經濟奇蹟,乃在於教育的普及,因此創造了最大的國家資源―優質的人力。
第2週 2007/10/11 加拿大極地
與談人:Edith/加拿大(北美洲)―美語教師
Edith回應學員的問題,分享了她對於美國人與加拿大人的差異的看法。基本上,她不喜歡把人用簡單的標籤式語言來描述,她認為應該要細看每一個人的個別差異。學員中有多人去過加拿大,他們都各自分享了她們的旅遊經驗,也提出了許多問題。Edith分享了她們城市裏的一個特色活動。
第 3週 2007/10/18 生生長流(半紀錄式劇情片)
與談人:Ehsan/伊朗(中東)―貿易公司負責人
學員對於伊朗和伊拉克的衝突問題、宗教、女性地位、國家發展、人民風俗…等問題感到興趣。
第 4週 2007/11/01 Mr. Straight史崔特先生的故事
與談人:Dan Buehrer/美國(北美洲)―中正大學資管所教授
美國人的家庭觀。美國人的傳統價值。
第 5週 2007/11/08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
與談人:Sign/印度―中興大學農學院博士生
印度社會發展的一般狀況。印度的社會階級和政治參與。Sign在台灣的發現。
第 6週 2007/11/15 佐賀的超級阿嬤
與談人:黑崎順子/日本―教師
日本的家庭生活。黑崎在台灣的生活適應問題。日本與台灣的教育差異。當今的日本人所面臨的巨大壓力,以及其表現出來的樣貌。
第 7週 2007/11/22 蕾娜的故事
與談人:陳俊嬌/印尼―家庭主婦
印尼的一般生活狀況、印尼的排華之生活經驗。結婚的經過、與丈夫之間的相處狀況。工作的性質與期待。
第 8週 2007/11/29 真情收音機
與談人:蘇阿南/泰國―家庭主婦
泰國的人民特質。泰國的和尚。結婚後在台灣的生活適應問題
第 9週 2007/12/06 尼古拉之歌
與談人:陳玉香/柬埔寨―家庭主婦
在柬埔寨家鄉的生活。結婚的經過、孩子的教育問題。丈夫參與討論,分享了他對於柬埔寨的投資經驗,以及他對於東南亞的旅遊經驗與看法。
第 10週 2007/12/13 愛情菠蘿密
與談人:陳清鸞/越南―家庭主婦
南北越語言的差異,片中所使用的語言來自南越,剛好是來賓所熟悉的另一種方言。來賓分享她來台灣後的適應心路歷程。
第 11週 2007/12/20 謝婷與她的歌/飄洋過海的家
吳平海-主持人及本課程講師
與學員討論一般人常有的偏見。拍片的困難與挑戰。拍片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,如:男性的角色、公婆的影響力…等。學員分享看法,普遍認為我們不應該歧視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女性,但也有人擔心,會帶來潛在的問題,如:下一代的教育問題。
第 12週 2007/12/27 社造薪火諸羅之光
吳平海-主持人及本課程講師
嘉義市96年度社區營造影像紀實。期末綜合座談
■檢討與建議:
現在政府積極開發多元文化課程,但從社大開課發現,很少有主動參與學習的外籍人士或新住民,新住民在台人數已逐漸超越台灣原住民人口數,成第三勢力族群,當務之急,應建立如何提昇自我價值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,讓在台的新住民與本國國民可透過學習達到降低文化、語言隔閡的摩擦。
政府之多元文化政策應著眼於「世界村」之上,而非東南亞。本課程即是透過此想法讓不同國籍人士分享更多元的世界觀。
■講師簡歷:吳平海講師
嘉義市社區大學紀錄片製作講座、紀錄片獨立製作、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(肄)、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(畢)、台灣客家音像紀錄學會現任理事長、2005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、2005年地方志影展優選獎、2005年女性影展入選
2005年JVC東京錄影作品節優秀獎及觀眾網路票選最佳影片。
■課程理念:
本課程希望邀請到在台灣的不同國籍的人士,來到課堂上與學員們互動,共同觀賞來自他們國家(或語系)的影片(劇情片或紀錄片),透過影片,做為一個對話的窗口,學員們可以提問、分享他們的觀察,來參與的外國朋友也會分享他們在母國和在台灣生活經驗的種種,以提供一種非台灣觀點的台灣經驗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員們將直接接觸到不同的語言、文化與生活經驗。
■課程大綱:
第 1週 2007/10/04 風暴48小時(紀錄片)
與談人:Eddie Camargo/哥倫比亞裔美國籍(南美洲)―中興大學博士班
Eddie分享了片中的主角―查維茲(委內瑞拉總統)背後所處的社會脈絡,是一個傳統上階級分明的社會,80%的貧窮人口,對上20%的中產階級。從他小時候對於委內瑞拉的經驗來檢視當今的環境,他認為三十年來這些類型的國家,從以前的富裕狀態,到現在的貧窮落後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資源被少數人掌握,又加上教育不普及,導致多年來的停滯不前。而台灣能夠締造經濟奇蹟,乃在於教育的普及,因此創造了最大的國家資源―優質的人力。
第2週 2007/10/11 加拿大極地
與談人:Edith/加拿大(北美洲)―美語教師
Edith回應學員的問題,分享了她對於美國人與加拿大人的差異的看法。基本上,她不喜歡把人用簡單的標籤式語言來描述,她認為應該要細看每一個人的個別差異。學員中有多人去過加拿大,他們都各自分享了她們的旅遊經驗,也提出了許多問題。Edith分享了她們城市裏的一個特色活動。
第 3週 2007/10/18 生生長流(半紀錄式劇情片)
與談人:Ehsan/伊朗(中東)―貿易公司負責人
學員對於伊朗和伊拉克的衝突問題、宗教、女性地位、國家發展、人民風俗…等問題感到興趣。
第 4週 2007/11/01 Mr. Straight史崔特先生的故事
與談人:Dan Buehrer/美國(北美洲)―中正大學資管所教授
美國人的家庭觀。美國人的傳統價值。
第 5週 2007/11/08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
與談人:Sign/印度―中興大學農學院博士生
印度社會發展的一般狀況。印度的社會階級和政治參與。Sign在台灣的發現。
第 6週 2007/11/15 佐賀的超級阿嬤
與談人:黑崎順子/日本―教師
日本的家庭生活。黑崎在台灣的生活適應問題。日本與台灣的教育差異。當今的日本人所面臨的巨大壓力,以及其表現出來的樣貌。
第 7週 2007/11/22 蕾娜的故事
與談人:陳俊嬌/印尼―家庭主婦
印尼的一般生活狀況、印尼的排華之生活經驗。結婚的經過、與丈夫之間的相處狀況。工作的性質與期待。
第 8週 2007/11/29 真情收音機
與談人:蘇阿南/泰國―家庭主婦
泰國的人民特質。泰國的和尚。結婚後在台灣的生活適應問題
第 9週 2007/12/06 尼古拉之歌
與談人:陳玉香/柬埔寨―家庭主婦
在柬埔寨家鄉的生活。結婚的經過、孩子的教育問題。丈夫參與討論,分享了他對於柬埔寨的投資經驗,以及他對於東南亞的旅遊經驗與看法。
第 10週 2007/12/13 愛情菠蘿密
與談人:陳清鸞/越南―家庭主婦
南北越語言的差異,片中所使用的語言來自南越,剛好是來賓所熟悉的另一種方言。來賓分享她來台灣後的適應心路歷程。
第 11週 2007/12/20 謝婷與她的歌/飄洋過海的家
吳平海-主持人及本課程講師
與學員討論一般人常有的偏見。拍片的困難與挑戰。拍片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,如:男性的角色、公婆的影響力…等。學員分享看法,普遍認為我們不應該歧視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女性,但也有人擔心,會帶來潛在的問題,如:下一代的教育問題。
第 12週 2007/12/27 社造薪火諸羅之光
吳平海-主持人及本課程講師
嘉義市96年度社區營造影像紀實。期末綜合座談
■檢討與建議:
現在政府積極開發多元文化課程,但從社大開課發現,很少有主動參與學習的外籍人士或新住民,新住民在台人數已逐漸超越台灣原住民人口數,成第三勢力族群,當務之急,應建立如何提昇自我價值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,讓在台的新住民與本國國民可透過學習達到降低文化、語言隔閡的摩擦。
政府之多元文化政策應著眼於「世界村」之上,而非東南亞。本課程即是透過此想法讓不同國籍人士分享更多元的世界觀。